清朝統治時期

(1683-1895)

  淡水與大陸最近,本身又為良港,或為移民入墾台灣北部大門,滬尾由漁
村漸成市街和通商口港。


滬尾庄時期

康熙年間淡水開始設防,淡水由番社漸成村莊,山區也逐漸開拓。早 期港口發展在南岸之八里,1792年清廷才正式開放八里坌,但因泥砂 淤積腹地有限,港埠遂逐漸移至北岸淡水。1808年,水師守備由八里 坌移駐淡水。淡水街民環福佑宮上帝公廟形成街衢。

☉古 蹟南門福佑宮上帝公廟


滬尾街時期

嘉慶年後,淡水逐漸由福佑宮沿山勢形成今重建街、清水街。並向北 延伸至水碓、城仔口,向西延伸至布埔頭和暗街仔。不僅成了附近聚 落的日常生活消費和物產集散地,也成了地區文化和祭祀的中心,主
要廟宇也都先後建立。

鴉片戰爭之後,淡水逐漸為列強所注意,以英美為首的各國船隻私下 到淡水港貿易,漸被視為具有潛力的市場。

☉古 蹟:鄞山寺金福宮龍山寺


滬尾港時期

天津條約之後,淡水港已成為國際通商口岸,1862年七月十八日正式 開始徵稅,1864年且成為全台正口(安平、打狗、基隆為子口),總 理全台關務。茶、梓腦、硫磺、煤、染料等土產的輸出,和鴉片、日 常用品的進口,不僅使淡水成為全台最大貿易港,也讓淡水躍升國際 舞台,各國洋行都到淡水設行貿易,因此「年年夾板帆牆林立,洋樓 客棧闤闠喧囂」熱鬧非凡,淡水進入流金歲月。

☉古 蹟:紅毛城稅務司公署


馬偕在淡水時期

淡水不僅在貿易上獨佔鰲頭,也成為西方文化登陸台灣的門戶,英國 人不只租紅毛城為領事館,並且建官邸。1872年三月九日馬偕博士更 登陸淡水,並以此為其宣教、醫療和教育的根據地。新式醫院和新式 教育得在淡水創設,對早期台灣開通思想啟迪民智均有深遠的影響。 1884年的中法戰爭,更肯定了淡水經濟、國防和政治上的重要地位。

☉古 蹟:領事官邸馬偕故居牛津學堂偕醫館北門鎖鑰、忠寮
     旗杆厝、紅樓

清朝統治時淡水大事


淡水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