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山寺
建廟年代∣建廟緣起∣崇祀神明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地理環境∣鄞山寺導覽
建廟年代:
- 「鄞山寺」建於道光二年,至今已逾一百七十餘年,淡水人
俗稱「定光佛」其座落處也因而被訛為「鄧公里」,不僅是
相當具歷史文化價值之傳統建築,也是台灣碩果僅存的前清
會館之一。今日仍為淡水、三芝、和台北附近汀洲人所崇祀
。
建廟緣起:
- 清中葉以後,有感於台北閩西汀州八縣客籍移民漸多,必須
在渡台登岸處之滬尾港,建廟奉祀汀州鄉梓神以凝聚鄉親,
並為人單勢弱之汀州後進安排落腳之處,以盡同鄉互助之情
誼。於是在滬尾街經商之羅可斌、羅可榮弟兄捐出土地,以
張鳴岡為發起人,向台北汀眾募款,於1823年動工,翌年落
成,由原鄉汀州武平縣嚴前迎來的八縣總鎮守「定光古佛」
來淡水享人間煙火,庇護汀眾,定名「鄞山寺」,並在寺旁
建兩廂房做為汀眾「會館」。爾後,羅氏兄弟及後世汀眾,
陸續捐地開闢成田,用以做為祭祀經費。
崇祀神明:
- 定光佛為宋朝得道之高僧,汀州民眾為鄉梓守護神,其歷史
按《福建通志》所載如下:「自嚴,本姓鄭,泉州同安人,
沙門家所稱定光佛是也。年十一出家,得佛法,振錫於汀州
獅子岩。十七遊豫章,除蛟患,況徒梅州黃楊峽溪,流於數
里之外。乾德二年(964),隱於武平縣南岩,攝衣跌坐,大蟒
猛虎蟠伏,鄉人神之,為構庵以居。有虎傷牛;自嚴削木書
偈,厥明虎斃……淳化五年(994)坐逝,年八十有二。賜號定
應。紹定中(1228-1233)寇圍州城,顯靈禦敵。州人列狀奏請
,賜額曰『定光院』」。
- 除淡水之外,台灣僅有的另一座定光佛廟在彰化市。
歷史沿革:
- 此廟在道光二十三曾整修正殿,之後於1858年、1914年也做
過修繕,但大抵保有原建之貌,極為珍貴。民國七十八年經
公告為二級古蹟,1991年廟方再予以整修,五月六日開工,
歷時三年完成今貌。
- 目前,鄞山寺仍由汀眾江、蘇、游、練、胡、徐等六姓後裔
負責管理,近年來為力求復古精神的整修,曾多次回閩西原
鄉勘查,發現嚴前祖廟之定光佛像,已毀於文化大革命,因
此淡水鄞山寺之定光佛像更現珍貴。每年農曆初六為定光佛
誕辰,六姓汀裔仍在祭祀。定光佛像為軟身塑法,神像栩栩
如生,宛如鄰家老伯,實為鄞山寺之一寶。
建築特色:
- 鄞山寺之建築,格局為兩殿兩廊兩護室(護室即當成旅舍用
的「會館」)。廟中之棟架、木雕、石刻、龍柱、泥塑、剪
黏之精美和豐富,全台無出其右,讓鄞山寺堪稱民藝之寶庫
;所藏之文物:如道光年間之神案、鐵鑄鼎、碑文及六面匾
額,亦值珍貴,可惜多次遭竊,損失慘重。
地理環境:
- 鄞山寺之形制為坐東朝西,背山憑水、面水為鏡,據說這是
地理上的「蛤蟆穴」。由廟形設計觀之,廟前鑿影半月池宛
如蛙口,廟後的井宛如兩目,而井水一清一濁則令人稱奇,
這些現象的組合產生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風水傳說,也常被
引為堪輿風水之用,作為沖剋理由之說明。
廟宇
相關書籍
《鄞山寺調查研究》,李乾朗著,文建會
《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勢與做法篇》,林會承著,藝術家出版社
《台灣的寺廟》李乾朗著,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血濃於水的會館》,周宗賢著,文建會
《中國古建築修繕技術》,杜仙洲主編,明文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