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國人在台灣先後建有三座當時國人稱為「夷館」或「蕃 仔樓」的洋樓,第一座是1865年建的打狗領事館,第二座是光緒初年 的安平領使館,以及最後這座淡水紅毛城的領事館邸。其中,以淡水 最為精美和完整。淡水開港後,英人首任駐淡水副領事眴和(Rovert Swinhoe)於1861年年底抵淡水,在駐泊港內得怡和洋行船隻「冒險 號」上辦公一年,接任他的助理布老雲(George C.P.Braune)一 直到1866年,都租屋於淡水民宅。不幸,他卸任休假時,卻已26歲不 到之年而病逝。後繼者格瑞高雷(Willian Gregory)怪罪他「英 年早逝」是因五年來都住在「豢養家畜般的小屋」裡,因此決定覓地 建屋。此洋樓由當時英國領事上建築事務所出圖,建材購自廈門(部 分來則來自英國),匠師則聘自台灣本地,於1874年時,由當時的工 兵技佐馬歇爾(F.Marshal)督建,於1887年正式完工,共花了2500英 磅。 後來因漏水潮濕又不敷本地天候,因此在1890年時又決定花費1500 磅大作整修,加蓋二樓、更換木質板等,1899年時並增東西兩側迴廊 、改進衛生設施。 這座磚拱迴廊殖民地式的洋樓,其精確的比例,變化中有序的拱 柱排列,嚴謹的雕磨工法和講究而慎用的建材,以及周遭綠意盎然的 庭園,堪稱全台最精美的洋樓。 目前,屋內擺設雖非原物,但依然可讓我們體會十九世紀英國紳 士的家居生活。領事館邸無論是建材、設備、格局,都值得今日細細 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