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問題分析


就新市鎮的開發案的本身計畫來看,淡海新市鎮估計約可引進三十萬的人口,並

在新城內,將商業區分為三類,即中心商業區、海濱商業區及鄰里商業區。



在這項計畫中,新城鎮的商業帶動多偏向服務業。在中心商業區裡,是設在全區

的地理中心,略呈東西向分布,其設施規模設計是除了服務本新城鎮的人口外,

尚可包括了計畫區外的淡水舊市區及三芝、石門等北海岸地區。



中心商業區主要是在提供主要商業、企銀、金融、娛樂、餐飲等服務業使用。而

為了讓該商業區能成為日後新城鎮的商業中心,並且能具有現代商業、市鎮中心

的水準,中心商業區將採用大超大街型的街廓,原則上是每一街廓的規模都約在

600公尺長、200公尺寬左右,期能使街廓內的商業建築物配置富於變化;

並且配合行政區、車站、公園等塑造新市鎮中心的獨特景象。總計在中心商業區

的面積合計為71.09公頃。



而在海濱商業區裡,是在西側的海濱地區,配合了海濱遊憩區,一共規劃了四處

的海濱遊憩處,以供置餐飲、住宿、旅遊服務及商業活動等。海濱商業區的面積

共計有114.39公頃。



而在鄰里商業區裡,是配合了住宅區的閭鄰單位,平均分佈於計畫區,共劃設七

處,每處面積約為一公頃。而這片商業區裡,是供為一般商業、企業、娛樂、餐

飲等服務業來使用。鄰里商業區的面積則是約為7.32公頃。總計在整個商業

區的面積是114.38公頃。



但是受人質疑的是,淡水的就業就市場十分狹小,加上人口移入的壓力,勢必在

人力資源上形成浪費。而且淡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向來是靠觀光取勝的,在觀光客

的成長不及人口成長的狀況下,要拿什麼來餵養這些在淡水的人們?



不過,針對這點,促進委員會表示,有人住的地方就會有經濟活動的產生;有人

口的地方,就會有消費購物的需要;自然而然就會引起企業在淡水的投資。在越

來越多企業的投資開發的情況下,經濟成長是可預期的。



贊成者和支持者各持自己的理論,而營建署則表示,如果這個新市鎮不能刺激淡

海地區的商業經濟發展,當初就不會選在淡水這裡開發新市鎮了。



另外,在淡海新市鎮的計畫中,還有項填海造地的工程,是打算將港仔坪的港口

填平,成為海埔新生地,以做為焚化爐及垃圾集散地之用。但是這項計畫,遭到

淡水地區的漁民們的反對。一位李姓漁民就說,在這裡的海洋資源很豐富,有各

式各樣的螺貝類生物,以及很多的魚類集散場,如果將這片海洋填平後,勢必會

影響漁民的生計。



事實上,築堤造地的工程至今還在爭議,漁民及環保聯盟等人士也一直在反對這

項工程。營建署的理由是,這塊地是在淡水地區最適合拿來做填海造地之用,而

在營建署與環保署的「環境評估書」中說,此區並沒有珍貴的海洋資源。但是就

在日前,漁民駱文智卻發現了珍貴的保育類動物「綠蠵龜」,又証實了此區的確

有珍貴的海洋資源存在。於是,在海洋資源及經濟層面上又多了一層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