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暮色

鄧鴻源


  妻一早就起來練彈「淡水暮色」,原來他打算為本地婦女會合唱 團伴奏記得我以前常哼這首歌,而內人即譏之「沒水準」,因為她一 向彈的是西洋古典音樂。國語歌就不用說了,台語歌更是一屑不顧。 如此「道不同不相為謀」,我仍然經常哼著台灣小調,而她依舊彈她
的布拉姆斯及貝多芬等。

  直到最近,她去拜師學藝,老師的教材中有幾首是台灣民謠,她 才開始學習台語歌曲,我陶侃她說:「台語歌不是沒水準嗎?你為什 麼要學?」她反說我少見多怪,極力否認曾說過這種語,我知道她個 性,不想跟她辯,還好她總算識貨。

  多年前台語歌王洪一峰先生唱紅的這首歌,詞曲優美動人,本地 人都很喜歡唱;若非參加婦女會,內人可能永遠無法領會它的優美。   當年洪先生唱這首歌時,想必也曾領略遇淡水夕陽西下的美色,
否則不可能唱得如此動人。

  淡水,這個有三、四百年歷史的小城,原本充滿古樸的味道,遺 憾的是,自從粗俗的外來「文明」入侵後,它的顏色逐漸亮麗,失去 思古之山情。隨之而來的是環保、交通與治安的都市問題。

  淡水,自從數百年前西班牙人在此建立紅毛城,以保護其政經利 益,而後幾度易手,由荷蘭、明鄭、清朝、日本,直到民國,真正嘗
盡艱辛。

  百年前中法之戰,兩軍曾血染沙灘。值得一提的是,百年前加拿 大人喬治.馬偕牧師渡海東來,見淡水青山綠水、海闊天空,覺得是 傳教之理想所在,故毅然獻身行醫濟世並傳揚福音。中法戰爭時,馬 偕醫生及其助手也曾加入醫治傷患行列,且一視同仁,中法傷兵皆救
,其博愛之精神令人崇敬。

  除了行醫、傳教外,馬偕也興學從事教育,創辦台灣第一所洋化
學院於淡水,培養不少人才。

  站在淡水黃昏的碼頭,不論識與不識,大家心頭總會默默唱起「 淡水暮色」—「夕陽將要沈入西,天邊染五彩,男女老幼在等待,漁
船入港來…」

  數千年來如一日,日出日落,景物依舊,人事已非。像當年的馬 偕醫生一樣,我凝視夕陽西下景色,不禁讚嘆大自然造物者的神奇, 並低頭沉吟:「退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我的愛是台灣

青山是我的衣
海洋是我的床
愛到最高點
心中有台灣

河口是我的家
藍天是我的傘
愛到最高點
心中有台灣
78.4.28于淡水


滬尾街第二期 滬尾文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