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

淡水河歷史

淡水河則是源自大霸尖山之大科嵌溪。在四百多年前的一次 奪河運動後,這條原來直接從桃園台地出海的河流才改道流 經台北盆地,和新店溪、基隆河匯流後,在淡水鎮西出海。 淡水河河幅在關渡一帶為400公尺,至淡水附近為1,250公尺 。這條北台灣第一大河的河水充沛,終年不絕,流速緩利於 航運。因此,自原住民時代起,就一直是台北盆地的重要運 輸動脈,牽動著北台灣歷史的發展,可說是北台灣文化的母 親河。

淡水河流域

流長144公里,面積約2750平方公里,為台灣第三大河。淡 水河提供的天然交通、運輸網路,讓沿河的支流發展出許多 河港市街,成為許多人民、物產往來的交通中心。

淡水河由大漢溪新店溪交會于新莊、艋舺,再到關渡
 匯基隆河而成。

大漢溪→大溪、三峽、有樹林、鶯歌、新莊、板橋等。

新店溪→新店、小船經屈尺、石碇,沿河有景美、深坑等
 鎮。

基隆河→關渡駛至瑞芳,沿河有暖暖、汐止、南港、內湖  、松山、士林大陸來的戎克船(福州船)和汽船可入艋舺
 、大龍峒、大稻程。

淡水和淡水河

淡水位於淡水河口,自清朝前即為移民進入台北盆地的重要 入口,後來更為貿易進出口的轉運點,藉著淡水河深入台北 盆地發展河運,海運為東亞運樞鈕,淡水成為當時的重要港 口。淡水成了台北盆地的門戶,開港後不僅和安平、打狗、 基隆並稱四大港,更為國際上的貿易港。

五山併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