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波是二次大戰後,由淡水球埔培養出來的第一批桃李之佼佼 者。他是淡水油車口人,一九四八年就職淡水球埔時,受陳金獅、陳 火順二球師之教授。在一九五四年受木村四郎七先生(按:他當任駐 華大使時,曾居於淡水)之招邀赴日本受陳清水球師之教導,是戰後 由台灣到日本當球師之嚆矢。他於一九五九年在「日本高爾夫公開賽 」獲冠軍後,大約十年之間繼續在日本二十場全國性比賽中獲冠軍或 亞軍。曾以日文撰「近代高爾夫」等四本高爾夫名著,設計與監修「 大甲賀山莊俱樂部」等七座球場,在電視台主辦「陳清波的高爾夫學 校」、「陳清波的一點高爾夫要訣」(one point golf)等節目。被日本 人稱「清波旋風」轟動日本高爾夫界多年。現依然任職於日本河口湖
高爾夫球場當顧問球師。張東燦是淡水街巿人,現任高雄高爾夫俱樂部經理,「中華民國 高爾夫協會」理事兼規則委員會主任委員。當二次大戰結束後,淡水 球埔重新啟用未幾,他便加入會員(按:其會員證是第二十二號)。 他非球師,而是台灣高爾夫界的異彩,一生以高爾夫為天職。一家五 對夫妻(四個兒子)中,除老么張宏達當球師外,其餘皆是業餘,而 且幾乎是高手,堪稱台灣最大打高爾夫家族。一九六一年,高雄高爾 夫俱樂部成立時,張東燦就當經理。也不但球技內行,且經營有道, 對人謙虛,處事圓滿,使高雄地區二、三十年來,「高爾夫人口」由 數十名增長到成千上萬。張東燦早於一九五八年參加過在英國St.Andrews 球場舉行的第一屆業餘高爾夫團體世界杯賽。此時他個人成績優異( 三百二十桿)領先日本隊的最佳選手石本喜義(三百二十九桿)綽綽 用餘,使日人見識台灣業餘選手的高水準。次年也參加菲律賓業餘選 手權賽獲冠軍。一九八六年在美國科羅拉州斯夢林球場舉行的「世界 長春杯高爾夫錦標賽」(World Senior Federation)(係五十五歲以上的 業餘球員大會)中,獲得團體及張東燦個人冠軍。
日本人高爾夫史家小笠原勇八在其撰「真相日本高爾夫史」第三 十六回裡介紹張夷燦的插話:一九五五年張東燦赴日參加「日本業餘 高爾夫選手權賽」時,曾發生一件小糾紛。「日本高爾夫協會」為了 安排張東燦更多的磨練機會,介紹給「關西高爾夫連盟」參加「關西 業餘高爾夫選手權賽」。孰料,張東燦在此賽中險獲冠軍,使該連盟 丟臉而向日本高爾夫協會抗議稱「太過份了,以國際級的強人介紹給 區域性比賽。」次年張東燦捲土重來,果然獲日本業餘高爾夫公開賽
冠軍。淡水球埔於大戰後不久培養上述二名傑出球員外,尚有張春發、 許騰、林溪碧等諸人。接踵第二批桃李以奔流之勢,加長江後浪源源
而來。其各批代表性名球師列舉於後:第二批:謝永郁、陳健義、陳健忠。
第三批:呂良煥、謝敏男、郭吉雄、許溪山。
第四批:謝義雄、陳健振、何明忠、許勝三、張錦霞(女性)。
第五批:涂阿王、載玉霞、黃月琴、吳明月(此批皆女性)。
一九六四年,在羅馬舉行的艾森豪杯業餘高爾夫比賽中,中華隊 由陳金獅當教練。是時,謝敏男奪取各國六十九名群雄榮膺個人冠軍
,更身價百倍。現任中華職業高爾夫委員會主任委員呂良煥是淡水崁頂呂厝人, 台灣出身的男性高爾夫球師中,獲冠軍之多無人能出其右(按:一九 六五—一九八六年間,他共獲二十六次冠軍)。在世界高爾夫球壇無 數的比賽中,被職業名將重視而全力角逐的是「英國公開賽」(British Open)、「美國公開賽」(U.S.Open)、「美國職業錦標賽」(PGA
Championship)、「美國名人賽」(U.S.Masters)等世界四大賽。雖然這 四大賽的獎金並不太高,卻是世界職業名將畢生極欲追求的榮譽。其 中歷史最久的是英國公開賽,從1860年到現在(1989)已有一百二十九 年之久(其中十二個年分因戰爭間斷過)。一九七一年,第一屆英國 開賽在Royal Birkadale球場比賽時,呂良煥以二百七十九桿獲亞軍, 僅差冠軍Lee Trevino一桿。呂頁煥的鐵桿最佳,已達到控制自如,爐 火純青的水準。此時打敗了Jack Nicklaus與Tony Jacklin這二名曾分別 獲此公開賽冠軍的猛將,而威震世界高爾夫球壇。1960年代正是淡水球埔之桃李們開始蒸蒸日上,可謂他們是「後
生可畏」,或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淡水球埔自創立以來迄今約七十年之間,所雇用的球僮幾乎清一 色為男性,女球僮為數極少且是臨時性的。故毫無女性球懂出身的球 師可言。雖曾代訓練過數名女性球師而已,可是,人數極少。起行遲 慢的女球師們卻後來居上之聲勢,其中涂阿玉最為傑出,她原服務於 豐原球場,來淡水球埔受陳金獅老球師之調教後球技猛進。她自一九 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之四年間在日本贏了二十多場女子高爾夫比賽冠 車,總共獲得一憶六千多萬日圓,儘管一九八五年參加三十六場比賽 獲得六千五百多萬日圓(相等於四十萬美圓),被列為全日本最優秀 的女性高爾夫職業選手,且被暱稱為「球后」或「賞金女王」數年。 吳明月、載王霞、黃月琴等師姊妹亦屢在國內外獲冠軍。難怪,日本 名作家伊佐千尋曾形容她們謂:「以涂阿王打前鋒,台灣女子高爾夫
球員們的攻勢真是銳不可當。」淡水球埔在最近三、四十年來培養頗多的好球師,除上述幾名特 出馳名的熠熠球星外,尚有不少後起新秀,分布於國內外高爾夫球場
不斷地為國爭光。
據「中華職業高爾夫委員會會員名冊」,台灣現有一百零八名男 性球師。其中淡水人居然佔七十四名(約七成),且六十五名(約九 成)蝟集於淡水球埔周圍,堪稱為世界高爾夫界的一大奇觀。現今, 台灣共有二、三十座高爾夫球場,為何如此名球師們集中於淡水球埔 之周圍輩出呢?倘若,請堪輿家解釋,諒必提風水理論來高談闊論而
大做文章。堪是天道,輿是地道,堪輿就是「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今稱 相地者為「堪輿家」,閩南俗語稱「風水先生」或「風水仙」。「氣 乘風則散,界水則止,聚之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風水。」,是 為判定天象、地象與人間禍福之依據。因而,風水仙二諒必斷定淡水 球埔「球穴」,才能輩出傑出球師門於此。堪輿學原屬於哲學範疇, 如今變相沾染濃厚的世俗色彩,而淪為幫助個人升官發財的判定工具 。假設「球穴說」,能成立,那麼淡水球埔出身的球師們在六、七十 年來在孜孜不倦、切磋琢磨的苦練,便一律被否認,難由世人理性認
同。因而,其中必有現實的因果關係存在。俗謂「水向低處下,人向高隨爬」,是自然界和人間之常態。現 今,台灣出身的高爾夫球師精華約十名僑居於所謂經濟大國日本,良 有以也。歷年來,在日本的職業性高爾夫比賽中,外國人球師獲取不 少獎金,導致日籍球師門受盡委屈。所謂「外國人球師」中,台灣出 身者因佔地利之緣故為數頗多,且球技高,所獲獎金可觀。使有些日 籍球師譏剌台灣球師:「台灣的選手 hungry Player 」「台灣的選手 ,真像餓鬼一般,以鳴不平。導致日本職業高爾夫球師協會」(JPGA) 不得不考慮設法限制或阻遏「外國人球師」參加比賽。但是,有遠識 的日籍愛好高爾夫人士卻憂慮此類閉門造車、一意孤行的作風根本就 是開倒車。日本的高爾夫界人士早處心積慮要知道台灣高爾夫球師們 強盛之因,以策應。即使「球穴說」不能成立,其因必在人為,而非
「仰觀天象,俯察地理」的憑空虛幻說法。
資深的毛球師們由經驗豐富,得來的勝負哲理是:運氣佔三成, 球技佔七成。運氣是無法自主,球技是由天資加上磨練出來的。天資 是生而有的資質,也無法自主。可是,磨練有時可以掩護天資與運氣 等「無法自主」的兩因素。優勝的要訣不外於能控制球的方向與距離 。但是談何容易,講起來學問可就大了;培養一位傑出高爾夫球師的 必備條件除天資之外,還是在良師指導下的磨練,與師兄弟們(或師 姊妹們)的切磋琢磨,能適應風雨寒暑的苦練等等,這些不可或缺的 要素。淡水球埔周圍是寒村,住民多半以農或漁為生。當地子弟們頗 羨慕高爾夫球師,且視高爾夫為出人頭地的捷徑:。他們立志進入淡
水球埔,泰半懷「背水一戰」的心態,勤懇求進。1930年代之前,雖然台灣的高爾夫球場寥寥無幾,且「高爾夫人 口」更寥若晨星。因而,當時的淡水球埔周末以外,平時稀有球客來 玩,廣大的球場形成球師及球僮們的練習場一般,使他們能飽享磨練 。10年代,他們第一代球師們個個腕力非凡,其部分傑出球師蒙受許 丙先生之支援,赴東瀛深造,發展其天質。此種鄉親愛的美德,則以 心傳心,由老球師們承傳,並懇切相待後進門,綿綿相繼至今,無形
中成為淡水球埔的良好傳統。經驗豐富的老球師門,每每以許多經驗與哲理來比喻:「淡水球 埔的天氣太棒了」。以球師而言,此句「天氣太棒」非指日麗風和的 天氣,而剛相反,是指冬夏雨季具有最厲苛刻的天氣,使球師們有克 服惡劣天氣的磨練機會。其嚴冬季的代表性惡劣天氣是:風烈寒冷的 東北季風帶毛毛雨(俗稱「起暴頭」)。此種天氣之下,球員的兩腳 站不穩,兩指冰涼,握桿不順利。(按:風速每秒增加一公尺,體感 溫度便降下攝氏一度左右,若皮膚淋漓時,其冷卻率更增高。)且揮 打(Swing)前,必須觀察樹木之搖動情況,來估計氣流,配合自己的經 驗,然後決定揮打的方向及高度角。若東北季風偏東時,淡水球埔受 地形的效應,風力更烈(恰稱「內東外北」),上半身必傾斜迎風方 向若干,才能揮打。又盛夏季的代表性惡劣天氣是:吹高溫多溼的西 南季風(俗稱「南風」)。當「南風」盛行時,汗珠不容易蒸發,全 身宛如被一層溼衣般的鹼黏膜蓋上,溽暑無比,使人有暈眩之感覺, 且「南風」屢為疾風,更攪亂揮打的判斷力。因此,可稱淡水球埔出 身的球師們為「全天候的球師」,能在任何球場從容地應付任何天氣 揮打,而非「溫室裡栽培出來的軟球師。」
通常,教授高爾夫球技只以「師徒相傳」的古老力法。雖然不只 陳金獅一人在淡水球埔擔任過高爾夫師傅,不過因其他師傅們早已遷 移他鄉或過世,對於淡水球埔的貢獻,則無法與他相提並論。陳金獅 先生是一位頗有耐心且誠懇的高爾夫師傅,他在淡水球埔工作逾一甲 子的歲月中,培植無數的後進球師,其數之冬,其質之優,堪稱冠絕 古今中外。留下一頁光輝于台灣高爾夫史上。儘管如此,只靠他一人
之力尚無法得到如此光耀的成果。台語俗諺云:「龍銀無雙不響亮」。二枚「龍銀」(銀圓之古語 通稱)各放置于左右兩手的中指尖上,保持其水平(即以指尖支持中 央底部)。然後,一上一下輕輕地互擊其緣,便發出美妙的聲音。若 二缺一,則孤掌難鳴。此句俗諺亦合適于陳金獅師傅與其門下們兩者 關係。陳金獅師傅不但是高爾夫高手又是一位彬彬有禮的紳士,其門 下們都是認真求上進的青年,「一打就響」的良好球員,受他薰陶, 個個成為彬彬有禮的優秀球師:「龍銀」是寶貴的錢幣,其互擊發出 的響亮具有餘音繞梁,人聽人愛。當陳金獅師傅教授其門下時,所揮
打的球聲諒必「龍銀再亮」一般,餘韻不絕罷!(全文完)
—1989.9.35完稿于美東Columbia\Maryland